在经历了7月和8月的迭创新高之后,9月份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走势尤为引人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9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速仍将在3.5%左右的高位区间,环比来看会比8月份有所上升,在经济增速下降势头得到缓和之后,物价调控的重要性似乎再度凸显。
在16日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包括货币政策等在内的一些抗通胀措施可能会出台。
9月CPI环比仍将上行
“9月份我国CPI环比可能还会继续上升,主要原因是9月食品价格继续上行的推动,尽管之前造成CPI同比增速较高的翘尾因素目前已经有所减弱,但是食品价格依然是物价向上的推动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对本报记者表示。他预计,9月份CPI同比增速仍将在3.5%左右的高位区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预计9月CPI同比上升3.6%,环比上升0.5%。由于食品价格在9月继续上升,食品价格环比上升1.3%左右,非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1%,总体而言,预计9月CPI环比上升0.5%。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表示,9月CPI将达到3.6%,而10月份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为3.5%。造成CPI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蔬菜、食品价格的上涨。
汤森路透上周公布综合31位分析师的预测结果显示,9月中国CPI同比料再创新高,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3%之上。季节和天气因素拉高食品价格,进而推高CPI,这种力量可能在三季度达到极致。
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主产区粮食收购价格、36个大中城市粮食零售价格总体稳中小幅上升。猪肉、鸡蛋价格涨势明显趋缓,牛羊肉、鸡肉、食用油和蔬菜价格小幅上涨。
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继7月份之后,再创年内新高。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最大,达到7.5%。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7月CPI环比上涨0.4%.
四季度或出台抗通胀措施
“从全年物价走势来看,7月、8月和9月应当是物价的高位区间,而四季度物价可能会有所下行。但是从目前形势来看,物价下行的速度并没有预想当中那么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
张永军认为,6月份前后我国GDP增速下滑比较快,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流动性有一定程度的收紧,而从近几个月来看,流动性收紧的压力明显放缓,美元贬值导致资金大量流入,这对经济增长可能是好事,但是对物价控制来说却不是好事。
张永军认为,目前经济下滑的压力已经大大减轻,但是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加上流动性开始充裕,对于通胀的关注度需要提升,尽管人民币升值对输入型通胀压力有一定抵消,但是仍需政策关注。
交行报告也认为,四季度CPI将开始见顶回落。不过,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等短期因素仍在,加上劳动者工资上调、资源产品调价等物价结构性上涨压力将长期存在,使得四季度物价回落的幅度有限,CPI将总体处于温和上涨状态。
汤敏明确指出,目前通胀压力已经是中国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他预期,未来一两个季度,包括货币政策和行政政策方面的一些抗通胀措施可能会出台。他指出,短期内很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热钱流入,中国目前面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比半月前更加严峻,因此需要对热钱建立更高级别的防火墙。
而袁钢明则表示,加息或许是现在应对通胀预期最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