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银行家论坛
沈联涛:全球金融供应链变革潮起
作者:沈联涛 | 2012-01-11 | 来源:新华网 | 浏览:3414次

        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和核灾难中断了全球供应链所依赖的一大关键节点。许多生产过程的关键原料突然中断,迫使我们必须重新评估供应链功能。然而,供应链的脆弱性并不只局限在制造部门。最近一段时间,金融业也经受了“供应链”几乎坍塌的厄运。

        2008年的雷曼兄弟倒闭事件不仅动摇了全球金融市场,还让全球贸易陷入了事实上的停顿,因为对交易对手倒闭的担忧使得批发银行拒绝彼此提供融资。过去的简单银行体系——集中零售储蓄以及以此为基础满足借款人的信用需求——已演变为高度复杂的全球供应链,这一供应链有一种一损俱损的风险,正如去年春天日本灾难的影响。

        与其他供应链一样,在当今金融结构中,相互依存的网络集中汇聚于强大的中心。比如两大金融中心——伦敦和纽约主导着国际金融,而22家主要机构控制着90%的全球外汇交易。如此集中具有相当高的效率,但也造成了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因为如果主要中心倒闭,整个体系都得崩溃。

        开放的反馈机制确保金融供应链能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但是,反馈机制可能会不断增强冲击,直到整个体系因此崩溃。雷曼兄弟的倒闭便触发了这样一种大爆炸,最后依靠政府出手援助,金融体系才免于崩盘。

        并且,金融供应链的内部过程以及供应链之间的反馈互动,会造成整个体系大于或小于各部分之和。由于整个网络由相互联系的大量次级网络组成,因此个体的无效性或疲软性能够对整个整体的生存产生冲击。

        正如日本受灾前的制造业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均衡向新兴市场倾斜这一趋势带来的调整和适应压力。数十亿消费者将步入各自国家的中产阶级行列,新的社会网络正在演化生成,气候变化也日益成为全球商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重大监管改革将给金融部门带来新的和更高的成本。如今全球金融稳定性取决于国际层面更紧密合作以及国家层面更严格规则的实施。银行和其他机构面临新的压力——设计新的金融产品以帮助实体部门管理更复杂的风险,并为绿色技术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提供便利。新兴市场正在寻求绿色可持续的替代增长模式,金融部门也将不得不采取与现有模式截然不同的消费驱动的经营模式。

        当今世界,消费和金融都必须放缓增长速度,以应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论是金融机构是为自己还是为客户着想,都必须用完全不同的方法监控和管理风险。

        当前,金融“生产”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但互动社交网络化的兴起使得金融创新开始转变为自下而上。数以百万计的银行移动电话客户可以即时反馈他们喜欢或不喜欢什么产品和服务。在未来,客户服务和交易管理系统将更多更频繁地从客户那里获得输入变量,因此产品设计将变得更加具有互动性。

        当前的金融部门战略是“以邻为壑”,经常出于短期利益而不惜破坏客户信任度,这造成了过度竞争。但金融部门的历史已经证明,它通过提供值得信赖的高效服务,而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运行。未来的金融供应链上策,将是培养人们对金融机构服务的信心,这种服务应该令大多数客户感到安全、稳定、高效。

        上个世纪金融创新专注于过程、产品和服务。如今,金融部门需要更高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模式、战略和管理方法,以重建人们对金融业的信任。正如乔布斯的苹果公司通过生活风格的产品和高度可信赖、用户友好的“酷”服务改变了计算机产业一样,金融机构也必须引入能通过适应日益增加的新市场需求创造客户信心的价值链。

本文标签:银行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