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相关监管政策研究
货币政策取向适时适度调整 宏观审慎管理不断加强
作者:金融时报 | 2010-12-25 | 来源: | 浏览:3656次

        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的一年。这一年,央行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这一年,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此举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转向“稳健”,而这正契合了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稳健货币政策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事实上,2010年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并最终转向稳健并非一件易事,其中对政策尺度和力度的把握充满了智慧和艺术。

        2009年的天量信贷在成功帮助我国经济迅速回暖之后,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的紧迫性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信贷投放从2007年的3.63万亿元、2008年的4.91万亿元,跃升至2009年的9.59万亿元;M2增速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连续保持在25%以上,货币投放数量已超出实体经济需要。

        而今年一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8.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开局良好,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加快恢复,工业生产快速回升,消费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仍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央行具有前瞻性地、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灵活开展了公开市场操作,1月18日和 2月25日,央行分别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以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央行此举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这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冲了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此外,发挥再贴现和支农再贷款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功能,促进信贷结构调整。

        央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从今年3月末的金融数据中已有所体现,M2虽然同比增长22.5%,但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0个百分点。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8%,增速也比上年同期低8.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少增2.0万亿元。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5月10日,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以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上半年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适时适度对冲了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政策实施后,市场流动性仍可满足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GDP增长10.6%,比2009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但其间新的困难也不断出现,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应予重视的问题。比如,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恢复增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比如,通胀压力上升。今年以来CPI涨幅不断攀升,11月份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居民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在目前国内经济趋稳回升、内外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冲动、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趋升等结构性因素助推通胀预期。

        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央行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在继续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的同时,央行又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对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的使用集中在10月以后。10月20日,央行在近3年来首次动用加息工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 5.31%提高到5.56%。不久后,11月16日第4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1月29日第5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2月20日第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前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跨度。如果不考虑此前针对部分银行的差别上调,第6次上调之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8.5%的历史高位。如此频繁的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表明其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胀的决心坚定。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就在央行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取向的同时,一直高度重视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增强宏观调控弹性,运用信贷政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成数等手段加强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取得了较好效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但国内复杂的通胀形势和流动性现状提出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在当前情况下,货币政策适时转向“稳健”,既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内容,又能够为宏观审慎管理的逆周期调节创造良好条件。

        2011年渐行渐近,按照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那么,货币政策将如何践行“稳健”,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值得期待。